中国海工装备发展应借鉴新加坡韩国

2013-01-05 16:17:38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目前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以新加坡、韩国、中国三个国家所占市场份额最多,不仅覆盖了低端船舶制造领域,在高端制造领域也是独占鳌头。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球占比达到20%的目标,然而与韩国和新加坡相比,国内制造仍有许多欠缺。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李文倩认为,新、韩、中三国均是领海海域较广阔的亚洲国家,悠久的造船历史为三者在现代造船市场的迅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海工装备制造起源于欧美国家,并迅速在世界范围掀起“海工热潮”。如今新加坡、韩国作为亚洲国家以突出的产能水平、制造工艺等蜚声国际,不可磨灭的是,二者转型海工装备之前皆经历过艰难的初期发展阶段,其历史经验对起步更晚的我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转型为海工装备之前以大型油船和钻井平台的维修、改造为主营业务,在关键技术及核心人才的储备上积累了深厚力量,为其转型之路打下坚实基础。韩国历来是造船大国,在相关制造经验及配套设施方面有充足准备,因此韩国在改造型油船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如LNG-FPSO和FSRU等。相比之下,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目前更像一个组装工厂,从设计、建造到核心部件配套均大量依赖海外企业及进口产品。

如今中国将发展定位于海工装备的高端领域,如3000米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生活平台、FPSO船舶等,意图推动国内制造进行跨越式发展,高调转型为海工装备。中国的制造基础无疑比新加坡及韩国的基础更薄弱,在转型目标更高的情况下,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的转型之路无法“依葫芦画瓢”,复制新、韩二国的诸多优势。然而在引进外援和发展战略上仍可多加参考。

目前中国制造缺乏前期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方面人才,而韩国在外派人员学习先进技术方面成绩突出,并已实现设计、采购、建造、安装一条龙服务。在避免“市场换技术”的前提下,学习韩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适合我国情况。全球化战略方面,韩国及新加坡均在资源丰富、油田富饶的各国布局造船厂,在获取资源、节省运费、拓宽市场方面更为便捷,节省企业成本支出。

中投顾问《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情报和点评》指出,同为由低端起步的亚洲国家,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与新加坡、韩国有相似之处,借鉴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法,避免重蹈二者发展过程中走过的歪路还须我国重点关注。保证资金链稳定、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将必不可少。

市场分析排行

  1. 海工市场春天“后会无期”?
  2. 海工,中国企业自己玩的游戏?
  3. 中集来福士获6座钻井平台订单
  4. 勘探开发投入受海工船船东关注
  5. 今年PSV价格上涨近10%
  6. 全球海洋工程主力工程船舶发展趋势
  7. 挪威船东对海工船市场充满信心
  8. AHTS和PSV市场将朝积极方向发展
  9. 海工订单“归零”韩国船企忧心
  10. 海上钻井市场2018年将达1211亿美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