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造商 > 正文

中集成全球最先进钻井平台生产商

2014-12-01 08:50:15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中集来福士(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正在建造3座GM4D和2座D90半潜式钻井平台。前者可满足北极圈海域作业;后者则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5250米。”中集集团副总裁兼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于亚称,“中集已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海上钻井平台制造基地。”

于亚是在11月19日于山东烟台举行的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建造的COSL系列“兴旺号”深水半潜钻井平台交付仪式上做上述表示的。他在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中国将目光投身海洋,全球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中心正经历着向中国转移的关键时期,中集来福士抓住了机遇,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交付9座深水半潜平台,成为国内唯一具备批量设计和建造深水半潜钻井平台的企业。

深海重器:打造最先进钻井平台基地

11月19日,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建造的COSL系列“兴旺号”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在山东烟台交付。据介绍,这是当前国内技术最先进、标准最高的钻井平台之一。该平台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钻井系统和DP3动力定位系统,设计标准可满足全球最恶劣海况——挪威北海的作业需求。

中海油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勇表示:“‘兴旺号’的成功交付,进一步提升了中海油服深水作业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中海油服的深水钻井装备梯队建设更加完善,公司对管理和运营好平台充满信心。”

“‘兴旺号’是中集来福士生产的第4座COSL系列钻井平台,也是企业自2010年以来成功交付的第9座深水半潜式平台。这意味着中集来福士在国内率先形成深水半潜平台批量化设计、建造能力。”于亚介绍说,目前中集的产品覆盖北海、巴西、西非等全球主流油气产区,其中在挪威北海作业的COSL系列平台6次获得综合性能评比月度第一,赢得国际主流客户认可。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间交付的最大作业水深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7600米的COSL系列平台并不是让中集人最为自豪的产品。据于亚透露,眼下正在中集来福士建造的3座GM4D钻井平台、特别是在建的2座D90钻井平台,才是让中集人最为自豪的海工“重器”。

据中集来福士市场部经理潘细录介绍,GM4D是中集来福士在设计建造4座GM系列半潜钻井平台的基础上,与挪威GM公司联合优化升级的新一代严酷环境半潜式钻井平台。其最大作业水深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8000米,服务温度可达零下25度,是中国唯一、全球少数可以在北极圈内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来福士拥有GM4D设计80%的知识产权。首座GM4D平台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交付。

“D90则是目前全球唯一在建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也是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潘细录说,该平台由挪威设计公司Frigstad提供基础设计,中集来福士完成详细生产设计和总装建造。该平台最大排水量达7万吨,最大工作水深为3658米,钻井深度达15250米,具备在包括中国南海以及墨西哥湾、澳大利亚和巴西海域、南大西洋等深水海域作业能力。首座D90平台预计2016年第三季度交付。

业内人士认为,中集宣布在建3座GM4D和2座D90钻井平台的消息意义重大。其不仅表明中国企业已具备高端海工产品批量设计和建造能力,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海工装备上拥有挺进深海以及北极海域从事油气资源勘探的资本。

瞩目高端:迎接海工市场产业转移

“从全球角度来看,随着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于亚说,第一次是北欧挪威转向美国,第二次是从美国转向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第三次则是从韩国、新加坡转向中国。

于亚认为,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源自市场层面的动力。近年来造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多家造船企业开始向海工市场转型。美国《华尔街日报》去年8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受中国船企从产能过剩的造船业重新调配资源的提振”,2013年头七个月,中国企业在钻井平台建设领域以23张订单领先于新加坡的17张订单。中国船厂2013年获得的钻井平台订单数量有望创下历年之最。进入2014年,中国海工产品接单量进一步增长。来自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的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81艘(座),合同金额达到79亿元,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占比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

二是来自政策层面,即国家对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海工制造业的强力支持。201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和国家海洋局推出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面对海洋资源开发这一不断成长的新兴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相关装备,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未来五到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力争通过十年的发展,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迈上新台阶。”

虽然从市场份额看,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业正在由新加坡、韩国等地向中国转移。但从利润水平看,这次转移更多地集中在总装环节,海工行业最具价值的基础设计能力和核心设备制造技术仍控制在美国、北欧等机构手中;同时转向中国的多属中低端市场产品,来自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报告显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多以承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

“与国内一些造船企业不同,中集从进入海工市场之始便将目光聚集在产业高端。”于亚告诉记者,2008年,中集集团收购来福士之后,在做好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的同时,把产品定位于以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为主的高端海工市场,同时致力于基础设计能力和核心制造技术的提升。2013年中集集团全资收购了北欧知名海工设计企业BT公司(Bassoe Technology AB),同时拥有了国家能源局授牌的“国家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还成立了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和上海船舶海工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这使得中集在迎接全球海工产业的新一轮转移中占据了主动。”

市场洗牌:中集赢在机制胜在高端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对全球海工市场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相对低端的中国海工产业影响巨大。中集来福士市场部经理潘细录认为,这将推动中国海工装备企业重新洗牌。

潘细录分析说,一方面,油价的持续下跌,使得上游油气勘探企业开发海洋市场的积极性受挫,海工产品订单减少,海工市场进入回调期;另一方面,目前的海工市场采用的是大笔尾付款模式,上游客户为转移融资压力,对国内部分制造企业订单首付甚至低于2%。由此造成海工制造业的大面积亏损。

“但中集来福士却没有受到影响,订单不降反升。截至今年上半年,中集来福士半潜钻井平台手持订单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于亚说,中集集团的海工板块今年上半年开始扭亏为盈,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分析其因,于亚说,这首先应当归因于中集的机制。

据介绍,中集集团是改革开放之初招商局集团引进外资的产物。1980年由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共同出资300万美元,各占50%成立了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是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丹麦人莫斯卡任总经理。股东的外资背景以及初期的外方负责经营管理,为中集的诞生注入了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基因。特别是在后来历经多次的股权变动中,形成了由国资、民资和社会公众投资多元资本组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其次,中集来福士的逆势盈利还应归因于中集集团决策者立足高端的产品定位。

据了解,6年前中集在进入高端海工市场时,曾付出巨大的战略投资成本。据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透露,几年间中集在海工业务发展中累积亏损额超过30亿元,并曾由此引发业界对中集的质疑,一度出现中集将退出海工业务的传言。

“但麦伯良从未因此动摇发展高端海工业务的决心。在中集来福士连续亏损的艰难日子里,他以‘高端深海钻井平台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与大飞机相比也毫不逊色’来鼓励员工。”于亚介绍说,麦伯良指出,中集选择是否进入一个产业,主要基于三个判断:一要看符不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二要看能不能发挥中集的优势,三要看符不符合国家战略。中集海工特别是高端海工符合这三个判断,就要坚定不移,全力推进。

此外,中集海工业务快速稳健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中集集团的强大融资能力。潘细录说,海工产品建造周期长、投资大,在当前行业步入回调期之际,制造企业因订单首付比例过低往往承担巨额融资成本和较大市场风险。中集集团发挥产融一体化竞争优势,为中集来福士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资金平台。

分析机构认为,当前,海工业务是中集集装箱、车辆、能源化工和高端海工四大业务中最新的板块,未来则可能成为中集规模最大、最有竞争力的板块。

建造商排行

  1. 中集成全球最先进钻井平台生产商
  2. 粤新海工再交付一艘三用工作船
  3. 同益岸外称海工支援船需求强劲
  4. 外高桥造船完成海工年度开工计划
  5. 惠生工程否认华邦嵩与周滨有关联
  6. 大宇造船海洋陷产能过剩担忧
  7. 三星重工和道达尔商谈FPSO建造事宜
  8. 中集来福士交付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
  9. TRIYARDS收购Strategic Marine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