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运营商 > 正文

中海油没能招架住石油 “寒年”

2017-03-29 17:12:53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去年,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旗下两家油服上市企业经营业绩均巨幅下降,其中中海油服亏损超百亿,坐实海油产业“亏损王”

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海工市场迟迟没有起色,油田服务市场需求深度萎缩,油服企业在财务和经营方面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被逼近生死关头。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为代表的中国海油产业亦没能招架住石油“寒年”。

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在海洋工程领域拥有两家上市企业——中海油服(601808.SH、02883.HK)和海油工程(600583.SH)。根据两家企业最新发布的2016年业绩报告,中海油服巨亏115亿元,同比暴跌1166%;海油工程净利同比大幅下降61%。

中海油服:巨亏115亿

3月21日,中海油服发布2016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1.52亿元,同比下降35.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56亿元,同比下降1166.78%;毛利率同比减少32.4个百分点至-14.1%。

对此,中海油服称,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穿30美元/桶并经历低位持续波动,全年WTI油价均价仅为43美元/桶左右。油价低迷使得国际石油企业在过去两年持续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油田服务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受此影响,中海油服2016年全年相关业务的工作量、服务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和商誉减值准备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72亿元。

中海油服拥有亚太地区最强大的海上石油服务装备群,具体业务主要包括钻井、油田技术、船舶及物探勘察四大板块。去年,四大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亿、56亿、20亿和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7%、21%、29%和32%;毛利率分别大幅降至-17.7%、-3.6%、-12.1%和-51.5%。(见表1)

\

从作业区域看,去年国内市场是中海油服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地,占总营业收入比重为68%;国际市场营业收入为48亿元,相较2015年同期的77亿元锐减,其中北海地区全年营业收入为13.89亿元,占集团全年营业收入的9.2%。

根据中海油服年报披露,去年,中海油服交付17艘各型船舶及平台,处置8艘各型船舶。截至去年年底,共运营、管理44座钻井平台(包括3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2座生活平台和5套模块钻机。

但因海工市场低迷影响,中海油服海工装备半数处于闲赋状态。其中,18座在中国海域作业;5座在挪威北海、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地区作业;17座平台待命;4座平台在船厂修理。截至去年年底,其钻井平台作业日数为8370天,同比减少2806天;平台日历天使用率为51.8%,同比减少18.9个百分点。

此外,2座生活平台在北海作业405天,同比减少205天;受修理及待命天数增加影响,日历天使用率同比下降28.3%至55.3%。5套模块钻机在墨西哥湾作业618天,同比减少876天;日历天使用率同比下降48.1%至33.8%。

在船舶服务领域,中海油服拥有和经营中国近海规模最大及功能最齐全的近海工作船船队,经营和管理各种海工船130余艘。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海油服外租船舶共运营7809天,同比减少5480天,实现营收4.22亿元,同比减少5.17亿元。自有工作船队日历天使用率为78.7%,同比减少8.5个百分点;作业23912天,同比减少62天。油轮全年运输138.8万吨,相较2015年同期的172.5万吨降幅达到19.5%。

截至去年年底,中海油服总资产为805亿元,较年初下降13.9%;总负债452亿元,较年初下降3.1%。

运营商排行

  1. 中海油没能招架住石油 “寒年”
  2. 工银租赁联手BW Offshore力推FPSO
  3. ONGC签署5艘AHTS长期租约
  4. 挪威海工船东合并计划获批
  5. 斯伦贝谢入股Borr Drilling
  6. SapuraKencana获得4份租船合同
  7. 沙特阿美要求OSV船东全面削减租金
  8. 壳牌将闲置2艘超深水钻井船
  9. Standard Drilling低价收购2艘PSV
  10. 船市复苏前奏?挪威船王大肆扫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