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工装备市场逆势飞扬

2012-06-10 16:20:46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在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1~4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均下降。从三大造船指标分析,目前我国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出现下滑,经济效益增幅呈回落走势。

然而,与此相反,在船舶制造业中占比较小的海工装备却异军突起、逆势飞扬,1~4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4.3%,订单金额连续上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场“井喷”

5月28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船舶工业三大造船指标继续同比下降,尤其是新接订单数量较低,意味着我国造船行业的形势越发严峻。1~4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5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6.8%;承接新船订单73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92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6.1%。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4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498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船舶制造业1883亿元,同比增长2.3%。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85.2亿元,同比增长9.6%;出口交货金额5.9亿元,同比增长44.3%。由此可以看出,占船舶制造业仅4.5%的海工装备制造业出口动力最为强劲。

东方证券研究员胡耀文表示,2011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订单金额高达69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30%。今后随着各国对大陆架资源的日益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步入黄金发展期,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采设备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认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2011年钻井装备平均价格为3.97亿美元/座,相当于8.5艘18万吨的散货船,远远高于船舶制造的单价,且这种态势在2012年仍在持续。

据悉,当前全球超过2/3的新发现油田均来自海上,更多的油气资源来自海洋,这也预示着海工装备市场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3000米以上的深水区域更是未来勘探的热点,深水装备更将成为海工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信建投研究员高晓春表示,从市场竞争格局看,韩国、新加坡仍然在海工装备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巴西、中国也正在积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海上油田开采由浅海向深海迈进,用于深海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的订单数量将会明显增加。

根据道格拉斯(DW)世界深水市场报告,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投资支出将高速增长,总支出将达到2050亿美元,较前一个去年增长90%。与此相关,海工装备市场将迎来一轮“井喷”。

目前,国内船舶制造龙头企业如中国重工(601989,股吧)、熔盛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中远船务等都在积极进行转型扩张,迅速提高海工装备在业务结构中的比例,未来海工装备市场十分可期。

政策护航

在我国船企纷纷向海工装备产业转型之际,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即将出台。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近日在中国制造业年会上表示,推动制造业发展,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必须完善首台套政策。

此前工信部印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建立高端装备首台套保险机制和示范应用制度,加大对首台套及配套系统推广应用的支持。

我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总裁陈强在年会上向媒体透露,国家将会出台信贷政策,扶持企业发展海工装备产业。

“随着陆地上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将成为下一个蓝色经济摇篮,而与之紧密相连的海洋工程装备将会有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振华重工常务副总裁戴文凯说。

尽管海工装备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我国海工配套设备自配套率低于30%,大量依赖进口。其中核心配套设备自配套率甚至不足5%,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为此,振华重工董事长周纪昌建议,推动高端制造业向前发展,需要国家在科研经费、融资以及首台首套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鼓励。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振华重工将着力发展海工装备等新兴增长点,预计2011~2013年,其海工装备可实现30%~40%的增长。

而对熔盛重工来说,随着其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国内首艘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开赴南海,熔盛重工第二大板块海洋工程也将全面启动。到2013年,熔盛重工海工板块目标产值将突破30亿元大关,创造第二个“熔盛速度”。

市场分析排行

  1. 海工市场春天“后会无期”?
  2. 海工,中国企业自己玩的游戏?
  3. 中集来福士获6座钻井平台订单
  4. 勘探开发投入受海工船船东关注
  5. 今年PSV价格上涨近10%
  6. 全球海洋工程主力工程船舶发展趋势
  7. 挪威船东对海工船市场充满信心
  8. AHTS和PSV市场将朝积极方向发展
  9. 海工订单“归零”韩国船企忧心
  10. 海上钻井市场2018年将达1211亿美元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