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将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2013-01-04 17:13:26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近期,马来西亚总理纳吉表示,马来西亚计划注资13亿美元,建造液化天然气(即“LNG”)接收站,力争2020年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贸易枢纽中心。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马来西亚国内的液化天然气厂所需天然气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的南海。马国也因开发南海油气资源,国家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有着日本这个“幕后推手”的帮助。

日本一直在为马来西亚开发南海资源提供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同时帮助其在陆地建设液化天然气厂加工南海天然气,使得马来西亚坐稳世界液化天然气第一出口大国宝座。与此同时,日本也借马来西亚产出的南海资源,保障了本国能源供给。

日本商社涉足南海

20世纪50年代,荷兰壳牌便将勘探船开进南海进行勘测,宣称在马来西亚沙捞越民都鲁近海150到250公里发现了中央洛克尼亚(Luconia)气田。很显然,这个位于北纬4.5°、东经112.5°的气田处在中国南海领域。

此后马来西亚并未进行实质性的开采,然而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席卷全球,为了保证国内能源的稳定供应,1974年8月17日马来西亚成立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简称“马国油”),随即将目标直指中国南海天然气资源。

与此同时,在石油危机中遭受重创的日本也开始寄希望于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的中国南海。1975年,马国油计划开展液化天然气项目,次年2月,在经过马来西亚政府批准后,深谙液化天然气厂建设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之道的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商事(综合商社)便与荷兰壳牌及马国油进行谈判,考虑以何种方式落实该项目。

经过详尽的规划之后,1978年3月31日,马国油与三菱商事和壳牌签署了合资协议,于当年6月14日成立了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私人有限公司(Malaysia LNG Sdn.Bhd简称MLNG),负责运营这个包括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的项目。其中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65%的股份、三菱商事和壳牌各拥有17.5%。而该项目所需的天然气全部来自位于中国南海的中央洛克尼亚气田。

1979年9月28日,日本日挥株式会社(三菱财团)联手美国普尔曼公司就承建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项目与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成功在1980年6月20日签订了项目合同。同月,日本东京电力与东京燃气对购买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的液化天然气表现出兴趣。

1982年8月8日,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私人有限公司拥有600万吨/年(现在为800万吨/年)的LNG项目一期成功提前交付,生产的LNG全部供给日本公司。第二年1月8日,该项目正式开始商业生产,并在一个月后将第一批LNG运抵东京燃气的袖浦工厂。3月27日,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与东京电力和东京燃气签署了正式的液化天然气买卖协议。

随着在中国南海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发现,现有的液化天然气厂处理能力已经不能配合马来西亚的天然气产量,所以1992年6月1日马国油再次携手三菱商事与壳牌,成立了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Dua公司(MLNG Dua)来扩建三条新的处理能力为78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生产线,其中马国油持股60%,三菱商事和壳牌分别持股15%,沙捞越政府持股10%,工程建设的合同则再次落在了日本日挥株式会社的手中。

截至1996年,这三条生产线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在此期间,日本与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大量的买卖协议,包括西部电力、东北电力、大阪燃气、关西电力、东邦燃气、东京燃气、静冈燃气以及日本仙台市天然气局。十多年以来,日本一直是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唯一客户,中国南海的天然气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被日本人吸走!

左亲中国右近马国

当三菱商事等日本财团企业在南海周边活动的时候,另外一些日本公司则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起进行南海石油的开发。1985年11月8日,中海油在第二轮招标中率先与JHN公司签订了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16/06区块的合同。这成为日本公司在南海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

JHN公司是由日本新南海石油开发株式会社(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的子公司)、日本新华南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石油公团和阿拉伯石油联合子公司)和日本矿业珠江口石油开发株式会社(三菱财团关联企业)组成的作业者集团,持有16/06区块内陆丰13-1油田75%股份,剩余的股份由中海油持有。

在2005年10月JHN成立20周年大会上,中海油深圳总经理朱明才高度评价JHN给予中海油的帮助,称其在成本控制和人才培养上带给中国企业许多经验。不仅如此,JHN还为中海油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员工,为中海油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然而事实上,日本一面与中海油合作,一面却在大力协助马来西亚开发中国南海资源。1987年,由日石三菱(现新日本石油开发)、日本石油公团(现日本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机构)和三菱商事分别持股47.24%、45.39%和7.37%成立的日本石油勘探(马来西亚)公司成立,接收位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美里市西北部70公里的SK-10区块,作为运营商持有75%的权益,剩余股份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持有。该区块已处于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以内。

两年之后,1989年,由日本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现新日本石油开发)、石油公团以及三菱商事成立的日本石油勘探(砂拉越)公司接收马来西亚近海SK-8区块37.5%的权益,荷兰壳牌作为运营商持有37.5%的股份,剩余股份由马国油持有。SK-8区块位于马来西亚美里市西北部250公里,处在中国南海以内,并且这一区块也是马来西亚入侵南海最深入的区块。

在此后的两年内日本的石油公司又在马来西亚SK-10区块发现了Helang气田,并在SK-8区块发现了Jintan气田和Serai气田,但并未进行勘探生产。而众多气田的发现则给予了日本帮助马来西亚建造液化天然气厂的机会。

1995年11月8日,马来西亚液化天燃气Tiga公司(MLNG Tiga)应运而生,由马国油、沙捞越政府、壳牌、日本石油液化天然气公司(新日本石油旗下)及钻石天然气开发公司(三菱商事全资子公司)分别持股60%、10%、15%、10%和5%,兴建液化天然气厂。这个天然气厂包括两条处理能力680万吨/年的生产线,主要用来对产自SK-10区块和SK-8区块的天然气进行液化,项目由日挥及其合作伙伴在2003年建成。

随着天然气液化厂的逐步建设,曾经在二战期间作为日本军用石油供应商的帝国石油公司也开进南海。该公司于2000年10月12日分别接受了日本石油开发(马来西亚)公司和日本石油开发(砂拉越)公司各15%的股份,成功进入sk-10项目和sk-8项目,正式开始这两个项目积极的勘探以及生产设施的建设。

2003年11月,帝国石油宣布位于SK-10区块的Helang气田投产,天然气产量为250百万立方英尺/天,凝析油为10000桶/天。随后,位于SK-8区块的Serai气田和Jintan气田也分别在2004年6月21日和9月6日投产,这两个气田的天然气产量为770百万立方英尺/天,凝析油产量为22000桶/天。

如果按照国际标准(1百万立方英尺/日=1033.55万立方米/年,1000立方米天然气=1吨原油)进行换算,仅这两个油田一年的油气产量约为9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第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油气产量的四分之一。

截至2010年,马来西亚出口液化天然气2300万吨,其中60%出口到日本,占日本液化天然气总进口量的19.5%,也是日本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商,而同年仅有0.9%供应给中国,占中国总进口量的13%。在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的18位买家中日本公司占15家,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各一家。中国南海的油气俨然已经成为联系日本和马来西亚双边关系的纽带,甚至为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将南海LNG返销上海

日本和马拉西亚不仅大肆在中国南海开采资源,而且将这些油气资源卖回到中国。

2006年7月21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上海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与上述马来西亚液化天燃气Tiga公司(MLNG Tiga)签订协议购买天然气。根据合同,马来西亚从2008年开始的25年内向上海供应液化天然气,数量从110万吨起逐年增加,2012年后保证每年供应300万吨液化天然气。

马来西亚液化天燃气Tiga公司出产的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SK-10区块和SK-8区块,而这两个区块则都已侵入中国南海疆域。

为了迎接这些来自马来西亚的天然气,中国上海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开始紧锣密鼓的推进。2006年8月10日,在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的协助下,以日本三井财团的石川岛播磨重工为核心,由台湾大型工程公司中鼎工程公司(CTCI),以及中国的设计单位五环设计院(WEC)等3家单位所组成的跨国联合体,以约300亿日元中标了上海液化天然气(LNG)接受站项目的设计、采购和建设的总包合同。

上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共拥有3座容量为16万5千立方米的储罐,每年可接受300万吨LNG的大型项目。这是中国国内继深圳和福建省之后的第三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也是以石川岛播磨为代表的日本厂家,在中国液化天然气接受站项目中实现的首次中标。

2008年11月15日,第一艘运载100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运输船顺利靠泊上海五号沟液化天然气项目专用码头,也是第一船来自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鲜为人知的是,这艘名为“阳剑号”(Sun arrows)巴哈马籍的液化天然气船竟然是由日本三井财团的商船三井负责运营。

事实上,早在2003年3月,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便与马来西亚国际船运有限公司(MISC)旗下的六家船舶公司签署贷款协议,用于融资购买液化天然气运输。此后这六家公司各得到了700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并且这六家公司向日本三菱重工和三井造船各订购了三艘液化天然气船,于2005年交付,其中三艘就是用来运输MLNG Tiga公司生产的液化天然气。

这些年来,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通过融资、技术、设备的援助、专业服务,来参与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并获得最终的订单。截至2011年9月,马来西亚国际运输公司所拥有的液化天然气船共计26艘,其中就有11艘来自日本。

综合动态排行

  1. “勘探三号”新型7000米动态井架安装成功
  2. 中国钻井之王
  3. 中远船务王宇航董事长会见ENGEVIX高层
  4. 中国首例浮托作业平台在南海成功安装
  5. 萧汉强,不为人知的海洋卫士
  6. 海门港新区海工装备产业加速崛起
  7. 海工装备正式“入编”战略新兴产业
  8. 克瓦纳海工设计公司落户青岛
  9. ABS Group将亮相海工模块结构会议
  10. 沈志平:总设计师的“平凡故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