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工:成长可期道路艰辛

2014-08-27 16:44:04   来源:国际海洋工程网   我有话要说

钻井平台独秀

从中国造船企业接获的海工订单来看,不难发现各类钻井平台最受欢迎。钻井平台是进行勘探、挖掘深海石油资源必不可少的主流设备,中集来福士、大船重工(位置 评论 新闻)和振华重工等海工巨头均将钻井平台视为研发重点。

大量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平台开始淘汰,以及墨西哥加快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带来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大量需求。同时主要涉及高端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如工作水深在400英尺(122米)和可在北海地区恶劣海况下作业平台的建造等,令海工市场新增需求持续活跃,钻井平台订单大幅增长。去年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量创新高,总计达到80座,中国造船企业由于在价格及支付条款上的优势而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中船工业经济研究院刘贵浙在分析上半年中国海工业运行情况时指出,尽管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依然占钻井平台成交数量和金额的50%以上,但主流钻井承包商对下单持谨慎态度,钻井平台订造方主要来自亚洲的新兴承包商和投机商,绝大部分并没有租约。一些中国造船企业倾向于投机建造新平台,以期在完工时将其租出或出售,融资租赁机构也开始参与收购此类投机建造的海工设备。

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接获的海工订单中,大部分由中国船东订造,新船也基本用于在中国运营,钻井平台亦是如此,约有20座在建平台为中国市场服务。诸多造船企业表示,自年初以来,海工订单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很少接到国际订单。政府部门呼吁中国船东在中国造船企业订造钻井平台,进而促进中国海工制造业发展。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中国海工制造业的走红或仅仅只是中国造船企业间玩的游戏,中国海工制造业亟需提高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传统上,在海工领域,韩国造船企业基本垄断海上油气开发装备制造领域,并在深水浮式生产储存卸油装置、高端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新加坡造船企业则主攻半潜式、中高端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国造船企业多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仅有少数造船企业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领域拥有交付记录。中国造船企业目前已经能够建造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标准设备,然而,钻井船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复杂设备的订单通常仍由新加坡和韩国造船企业接获。

日前,大连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与马士基海洋服务公司(MSS)签署4艘高端深水海洋工程船(SSV)项目建造合同,对中国开拓海工制造的高端领域意义重大。据悉,该项目为EPC合同,是MSS在中国造船企业签订的首份海工订单,大连中远船务将全面负责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安装、整体建造和调试等工作。该SSV配备动态补偿深水吊车、水下机器人和直升机平台等,可满足3000米水深海底铺缆、井口安装维护等作业要求。

发展依旧艰辛

为实现海工产业链协同发展,海工装备业成为当前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中国海工装备实现浅海装备自主化、系列化和品牌化,深海装备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取得突破。到2020年,全面掌握主力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工装备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海工装备业取得长足进步,建造能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对此,中集集团副总裁于亚认为,在海工装备价格回暖及造船价格跌幅较大的前提下,中国造船企业集体进军海工领域,尤其是进入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使得海工装备的整个供应链逐渐加快向中国转移。然而进入海工领域的门槛非常高,造船企业至少需要3~5年的学习期。从国外先进海工产业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只有3~5家竞争力强劲的海工生产企业,如目前韩国有3家,新加坡有2家,日本基本退出这一领域。中国造船企业的进入,从客观上加速了海工装备出口转移的步伐,但很有可能3~5年后,一大批造船企业会退出该领域。

此外,今明两年,为应对油价下行和成本上涨,油气企业或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放缓投资的步伐,届时现金流将发生显着变化,海工市场和各细分市场的成交规模会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因此,中国海工业发展依旧艰辛。

市场分析排行

  1. 全球浮式生产装置市场展望
  2. 海洋浮式装置市场保持强势
  3. 上半年我国海工订单全球第一
  4. 中国海工:成长可期道路艰辛
  5. 勘探开发投入受海工船船东关注
  6. 俄罗斯与西方交恶亚洲船企得益
  7. 海工,中国企业自己玩的游戏?
  8. 挪威船厂海工船市场独辟蹊径
  9. 钻井平台和OSV日费率保持乐观
  10. 北海AHTS即期租金迅速上升

热点推荐